时间:2025年11月10日(星期一),下午13:30-16:30
地点:新逸夫教学楼(生命学院)513会议室
报告一:Key Factors in Thylakoid Membrane Organization and Homeostasis in Chloroplasts(叶绿体中类囊体膜形成及内稳态的关键因素)
报告人:Wataru Sakamoto教授,日本冈山大学
报告人简介:

Wataru Sakamoto,日本冈山大学资源植物科学研究所教授,曾任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主编(2020-2024)。Sakamoto教授致力于细胞器(质体和线粒体)发生、发育以及光合作用研究领域,主要以模式植物拟南芥,及水稻等重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,在光合作用机理与调控(光反应)、细胞器基因组表达调控、叶绿体蛋白稳态、类囊体膜形成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,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Plants、Plant Cell和Plant Physiology等植物研究领域国际知名期刊。
报告简介:类囊体膜作为叶绿体中光反应的核心场所,其稳态维持机制一直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。近年发现,膜重塑蛋白VIPP1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本次报告将系统介绍类囊体膜稳态的研究进展,尤其是VIPP1蛋白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。
报告二:Engineering and Regulation of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al Genomes(叶绿体及线粒体基因组编辑与调控)
报告人:Shin-ichiArimura教授,日本东京大学
报告人简介:

Shin-ichiArimura,日本东京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院教授,兼任Plant Physiology责任编辑,长期致力于植物线粒体与叶绿体基因组编辑,尤其是线粒体基因组的分裂和融合动态变化过程中的研究。近年来在线粒体基因组编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Nature Plants、PNAS和Plant 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。
报告简介: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半自主细胞器,仍保留着编码光合作用、呼吸作用及重要农业性状关键元件的必需基因组。尽管CRISPR/Cas9技术在核基因组编辑方面已取得显著突破,但在细胞器基因组编辑中仍面临诸多挑战,而一种基于核酸酶TALEN的技术体系,实现了叶绿体与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精准编辑,本次报告将全面总结这些技术的最新进展与重要成果。
欢迎各位教师、同学积极参加!